腐败越是多发越要保持高压

作者:jiwei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25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
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习近平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和郭文亮都认为,随着高压反腐态势从中央向地方的深入推进,“老虎们”的反扑可能会加剧。

    郭文亮预计,反扑会以四种形式出现:“老虎”要么寻找更高的“后台”保护自己,阻挠对自身腐败行为的查处;要么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安定团结为由想方设法向查处活动施加压力;或者以自己所掌握的对手或更高层级官员的腐败线索相要挟,作垂死挣扎;或者联合党内相关利益者,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击坚持反腐的同志,压制反腐败斗争的开展。

此前一些贪腐官员落马前的表现,验证了郭文亮的部分判断。
宋林案的立案过程,具代表性。

从2013年7月17日凌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第一次向中纪委举报宋林,到今年4月17日,中纪委宣布宋林接受调查,相隔9个月。

据接近此事件的相关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讲,去年王文志举报宋林后,高层领导就已批示严查,“但据说遇到阻力,被‘顶’了近一年”。

“一个腐败官员背后往往有一个‘利益共生体’,反扑是必然的。”湖南一名纪委干部对新京报记者说,基层每拍一个“苍蝇”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办理每一个案件都会有难度,上层“打老虎”遇到的反扑肯定更为激烈。

“腐败越是多发越要保持高压”

有观点以为“有条件赦免‘问题官员’”,可能是应对“反扑”的方法。但“反腐赦免论”,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反腐学者,反对者居多。

今年7月,人民论坛有关“反腐赦免论”的调查显示,非常不赞同的受访者占38.5%,不太赞同的占28.4%。在反对“反腐赦免论”的原因中,“会释放错误信号,导致腐败问题更加严重”位居首位,得票率达72.9%。“难以获得群众支持,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排第二,得票率达63.3%。有干部指出,“如果有条件赦免贪官,会造成两种负面效果:一是对贪官释放出纵容腐败的信号;二是造成人民群众思想混乱,政府的可信度下降”。

两位中纪委特约监察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也持反对态度。

“现在还在反腐攻坚阶段,还谈不上赦免问题。”马怀德对新京报记者说,“对谁赦免?因为什么赦免?赦免制度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法律”。
周淑真认为,越是腐败多发高发,反腐越应保持高压态势。

她表示,在反腐与反扑的博弈中,反腐制度建设正在走向成熟,“过去一年半,从巡视制度改革,到纪委内部的机构改革;从八项规定到反浪费条例,这些都是反腐的治本之策。三中全会也已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建立科学的权力体系。‘反扑’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思路,在高压反腐的态势下,完善治本之策,最终实现权力入笼”。

   新华社8月20日网评,从这些年落马的官员来看,有的人以血缘和姻缘为纽带结成“家族贪腐”,互相庇护、共生共荣;有的借籍贯、工作过的地域、领域抱团,平时利用公款和公权向上输送利益,到了关键时刻,则寄希望于能打招呼、递条子,影响组织人事和执纪执法部门的工作,保自己平安,助自己升迁。
  出来混早晚要还,伸了不该伸的手,拿了不该拿的钱,党和人民一定会让他吐出来。中石油系列窝案、山西、四川、江西官员的接连落马再三证明,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行不通,拔出萝卜带出泥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