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四风问题隐身衣

作者:jiwei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4-25

点击进入“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专题>>
 
      4月8日零时,本网推出“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专题,受理网友监督举报,每周发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同时,请网友在“每月e题”栏目晒晒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专题推出后,媒体和网友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广大网友踊跃监督举报,同时晒出各种隐形腐败新花样,支招如何整治隐形的“四风”问题。
      本网今日推出“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专题追踪,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现摘发部分网友留言,让我们看看这些被网友们揭去隐身衣的“四风”问题。  
 

    

      “化整为零”公款报销仍有招 

  网友“笨小孩”:对付公款吃喝检查的一些主要手段:1.化整为零:将大额消费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2.化零为整:不一事一结,采取阶段性结账,导致检查人员无法检查明细、招待次数、金额。3.延期结账:避免被举报或被抽查当场被捉,先消费待事后没有风声再结账。4.调换核算科目:将超出预算的招待费在会议费、差旅费、其他公务消费中支出,规避检查。5.拆分消费:将烟、酒类费用单独集中购买,达到降低消费费用以及规避相关规定。 

  网友“做有责任的公民”:领导自己花费的现在不能明目张胆地报销,但是,他们变相地报在办公用品采购、公文印刷、甚至小型工程的费用里。 

  网友“liutao”:打着工会活动的旗号,去农家乐游玩、吃喝,用的都是工会会费,此其一也。其二,化整为零,藏费用于部门。将工会会费分摊到各个处室,每个处长有2-3万的所谓“活动经费”,凭发票报销。


       电子礼品卡、预付卡  送礼收礼花样在翻新 

  网友“zzb”:通过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来给领导干部送礼(送电子商务卡),送礼者与收礼者不需见面,一条短信,一个微信,就产生和完成钱权交易。 

  网友“清风飒飒”:老板在会所等场所预付资金,官员消费签老板单,不留痕迹。 

  网友“8341退伍兵”:商人邀请官员在比较隐蔽的酒店打牌赌博,故意把钱输给官员;商人或下属春节去给领导拜年,不把红包直接给领导而是以压岁钱的名义给领导的小孩。 

  网友“公路”:买来廉价的仿品名人字画,当作“小”礼物送给领导,然后领导再拿去拍卖,受贿者再用高价买回来,表面看上去合情合理,实际上大笔的钱财已经送到了领导手中。


      “嘴上腐败”改换门庭  奢侈享受更隐蔽 

  网友“中国梦者”:旧瓶装新酒,低档酒瓶装高档酒;从外面宾馆吃转到内部餐厅吃,将内部餐厅改为奢华享受场所。 

  网友“地方团练”:企业老板在企业里建设高规格豪华食堂包间,党政领导直接在企业这种食堂用餐,也是十分隐蔽;异地跨省吃喝,一些两省交界地区,领导干部大吃大喝,跑到邻省市县吃,躲避纪委查处。 

  网友“jfyh”:现在大酒店公款吃喝减少,都转移到小区里的所谓私人会所,或转入居民小区的家庭式菜馆。


       公车换身份  公费养私车 

  网友“清除贪官还基层清白”:一些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采取将车挂靠在本单位多个部门或挂靠在下属单位、分管单位的办法,应对超标配备车辆问题。 

  网友“流星雨”:公车拍卖,价位很低,但不是一般人能拍到的。这回更方便了,公车通过所谓的正常手段变成领导自己的了。 

  网友“WUTONG”:现在禁止公车私用之后,一些领导买了小车,加油的时候,把账挂在单位的公车上。 

  网友“谨言慎行”:“私车公用”成为了新的腐败点,如上下班都开自己私车,但礼拜天外出游玩,油费、维修费、过路费、罚款和审验费都是由单位承担。

 

        办公室挂上“会议室”的牌  办公用房清理难 

  网友“做有责任的公民”:查干部办公用房时,在办公室门上写一个“小型会议室”,自己的办公室就成了单位的会议室,实际还是领导的办公室,掩人耳目罢了。 

  网友“人间正道”: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后,在一些地区、部门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的在清理检查后又出现超标准情况;二是有的弄虚作假在房间多放桌椅,伪装成多人一起办公;三是有的把分割房间作为走廊,造成新的更大的浪费;四是有的调换房间,按照可暂时使用(即可超30%-50%)标准调换;五是有的分割后,一两个领导就一个会议室、会客室,换汤不换药。 

  网友“眸子瞭焉”:办公室是腾退了,但腾退出来的办公室都是在闲置,造成了更大的浪费!这是反“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应解决。 

  网友“学会微笑”: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办公桌越来越豪华,座椅越来越高级,价值不菲。这个问题也应该管一管,应该有标准。 

  奖金补贴照样拿  巧立名目发福利 

  网友“支持方舟”:假借外出招商引资、推介地方特色资源、项目、产品等,各单位把各层次领导或准备外出旅游的相关人员放在其中。到年底时可根据相关规定名正言顺地发放招商引资奖、争取资金提成奖等。 

  网友“一颗红心”:有的单位以“加班补助”的方式,在节假日突击普发经费,无论是否真加班,干部职工一律享有,有的单位甚至按照高于工作日3倍的标准进行发放。 

  网友“瞎子阿炳”:各种名目的检查考核,换着花样的评比达标,常规工作的单项表彰,一张文件表彰众多单位和个人,其中又倾向于权力部门、热点岗位、领导干部,被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以此为借口滥发私分奖金。 

  大操大办照行不误  收礼金“批发变零售” 

  网友“东风不语”:在宴请宾朋时“事主”变“批发为零售”,今天甲地安排一拨儿,明天乙地招待一伙儿,或者加大“提前量”,如“中秋的日子端午办”,殊不知在觥筹交错和寒暄祝语中顺利完成了“份子钱”的平稳转移。 

  网友“ZHB130619”:一些地方公务员办酒收礼又变了新花样,只收礼不办酒席。客人送完礼金后,管事人员给你发个红包,说现在上头查得紧不敢办酒,吃饭的问题自己到外面去解决。 

    
   旅游“马甲”常变换 骗过审批骗报销
  网友“泡泡俱乐部”:被当作“马甲”的还不止是考察,“学习”、“培训”、“调研”、“研讨”……这些看上去特别具有进取意味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旅游的包装——一方面是为了审批容易通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财务上更容易报销。
  网友“水蜜桃”: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门应付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还有,为了报账方便,帮忙做两份行程单,一份完全按照公务形式走,内容无外乎各种学习、交流和参观,但实际却按另外一份“旅游”行程单走,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了。
  网友“吃货最可爱”:学习考察也很有讲究。可以到“辽宁舰”上去学习考察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拥军工作,到青岛学习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到曲阜学习考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到泰山学习考察旅游开发工作,甚至可以到西藏学习考察环境保护工作,到英美学习考察协商民主工作。
  网友“吴越烽烟”:现在领导干部要什么公款旅游,只要手里有审批发包管理权,下面的承包招标老板排着队想请他旅游呢。
  评比成评“礼” 劳模变“官模”
  网友“nihao”:评比项目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正确政绩观的驱动,有评比才有“工作”,有达标才有“荣誉”,有表彰才有“政绩”。捧奖杯、登领奖台就是为了显“成果”,拿锦旗、受表彰就是为了奔“前程”。
  网友“建言献策”:评比表彰沦为某些部门广开财源、权力寻租的工具,衍生出向基层和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要赞助等行为,一些人更是借此机会攀人情、买荣誉、拉关系,进行权钱交易。
  网友“卡宾枪”:近些年,在各级劳模评选的名单上,各种局长书记的名字赫然纸上已经不是稀奇的事,领导劳模越来越多,排名越来越行政化。真正的劳模主体应该来源于基层,如果大规模的领导参评劳模,就是典型的“官模”而非劳模。
  背靠“大树”吃空饷 损公平失民心
  网友“爱莲说”:来看看能吃空饷的是哪些人?无非是:“官太太”;无心官场身在商场的人;随配偶移居外地等待工作调动的人;与单位领导有特殊关系的人。一旦风声吃紧,单位便会做做样子,顶多让吃空饷者短期回单位露露面,甚至干脆就假装不知道,风声一过又会风平浪静。
  网友“好好”:在基层,很多干部从事第二职业在外挣钱等吃空饷行为,都是疏通了关系得到领导允许的,这样的情况同事不敢有意见,纪检抽查无从查起,地方效能检查也都查不到。
  网友“社会监督员”:吃空饷的很多,借着病假,请了一次又一次,很多单位里的同事知道有这么个人,却从来没见过。
  “凑字数”、“套八股” 学习成果纸上见
  网友“盼春风”:有这样一种学习情况:各个部门单位开会讨论学习,做了大量会议记录,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查看各单位学习情况,检查学习会议记录。学习效果在哪?在会议记录里?我们不要这种形式主义
  网友“独角学法”:撰写汇报材料时“凑字数”、“套八股”等情况在基层并不少见,这些情况的汇集会造成“形式主义”无法从机关内部得到根本治理。同时一些干部本身的业务推诿、下压也造成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产生抵触情绪。
  网友“cjq007”:会议学习中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剖析都是只讲表皮,不讲实质,讲的都是主观认识的问题,什么跟老板走得近、称兄道弟都是认识问题,这是在敷衍,实质上有些干部已经跟这些利益主体成了共同利益体。
  培训中心疗养院 吃喝玩乐一条龙
  网友“工作简章123”:各单位的培训中心、疗养院等本该发挥其固有的作用,但有的竟然成了单位领导奢靡享受、绕开中央八项规定、规避检查的“法外之地”。
  网友“Tears眼泪”:很多培训中心、疗养院的建筑、装修乃至服务都跟星级酒店一样,既为单位领导提供吃喝玩乐的场所,又能成为领导的隐身“小金库”,还为领导提供了报销公款的非法渠道。
  网友“我是风向标”:有的政府部门、央企国企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干休所,装修豪华单间,聘请高级厨师,成为了大吃大喝、奢靡享乐、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场所。
  移花接木造政绩 挖空心思骗检查
  网友“现在谁最火”:上级单位和领导要来检查某项工作,其中有大量材料不齐全,需要现补。为了使材料不被识别出来,想尽办法把纸张变旧。
  网友“编导”:为应付上级工作检查或视察,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便开始各种“收拾打理”,尽量做得“像模像样”,就开始让各单位提前安排,指定时间带领一些工作人员到达被检查的指定区域,扮游客、扮老百姓,开始“工作”。上级检查也查不到什么问题,一团和气。
  网友“小事一桩”:上级机关要突击检查近一年的工作笔录。单位便召集几个人收集各种各样的稿子和信纸,变换笔体,在几天的时间里把近一年多的工作笔录都补充完全了,最后顺利通过检查。
  网友“fgg5433”:据报道,某地一条废河干得见底,露出了淤泥和垃圾。政府部门为应付创卫工作检查,停掉某小区部分住户的生活用水,将自来水灌入河中。河里有垃圾不去治理,而是以掩盖去应对检查,企图蒙混过关,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走捷径打官腔图享受 特权思想时常有
  网友“Rainbow”:笔者发现节假日期间,各旅游景区,总会发现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用购票、也不用排队便很“招摇”的就进入景区了,这就是典型的隐形“四风”问题。
  网友“老百姓期待”:以前一些机关办事人员官僚主义表现很直接,典型就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现在更隐蔽了,比如面对群众的诉求一味打官腔、找托词,动辄“我很忙”、“你再等等吧”、“你这是小事”、“不清楚”、“领导忙”。
  网友“张无敌”:有些领导干部除享受规定的工资待遇外,还为自己创造特殊待遇。比如要求办公室定期买好烟,过年过节还要求为自己家买好烟好酒、水果、礼品等,甚至个人请客吃饭、休闲娱乐都要由单位付款结账。
  网友“大好河山”:托关系“批条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权”。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现象:“特权人”的孩子轻松就上了好学校、老人不用排队就进好养老院、优先选择好病房等等。说到底都是特权思想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