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制度三周年
中央巡视组主要对省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湖南省委组织部党员管理处副处长、反腐败研究专家王明高告诉本报记者,从有关文件对巡视组工作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央巡视组监督高官的清晰脉络。
中央还要求巡视组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对省级领导干部的考察上。在中纪委和中组部关于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中,巡视组对接触到的情况,只负责向两部委报告,两部委再转呈中央。
叶笃初感觉到,中央巡视组在地方有很高的威信。“这与巡视组公开化的工作方式有关。”此前中纪委也派过相关的巡视组,“但那多与办案有关”,多不为外界所知。现在,中央巡视组到地方巡视完全向地方群众公开,中央和地方媒体也时有报道。
中纪委一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除了到被巡视地方的下属地区或单位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之外,巡视组成员也有权调阅、复制相关文件、会议记录,列席有关机关的会议。巡视组每到一地都要和100至200位干部谈话。中央要求,省级干部全部都要谈话,也要找一些厅级干部、退休干部、企业领导、人大政协干部以及群众逐个谈。
中央第二巡视组在一篇经验介绍的文章中说,“我们谈话的对象有在职的省级领导和省直部门及中央驻地方厅级单位的‘一把手’;市(地、州)的党政‘一把手’、纪委书记、组织部长;退下来的副省级以上的老同志和部分退下来不久的省直部门的‘一把手’。下到市(地、州)时,我们还要有选择地找部分老县委书记、县长了解情况,有时还深入到乡镇、农村、工厂,直接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下岗职工的意见。”
在巡视中,一般不过多地采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情况。“因为,大家在一起,顾虑较多,很难讲出心里话,更不愿意涉及对某位领导同志的具体评价。”
巡视组还从一些重大案件和事件中发现和了解领导干部廉洁方面的情况。“在个别谈话过程中,我们往往从不同人的口中听到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事件或案件。”每到一地,巡视组都特别注意专门听取查办大案要案的情况汇报,还要查阅有关资料,特别要同直接在第一线查办案件的人员个别交谈,听取材料中没有记载、汇报中不可能涉及的“故事”。
“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巡视组副组长吴振钧在《把握政策界限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文中说,“特别是在有些案件的初查阶段,为了保密需要,办案组不便公开出面,可以借助巡视组的优势,以巡视组的名义做一些初步调查了解。”
吴振钧同时指出,和办案工作相比巡视工作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谈话”方面,“巡视组可以找包括‘一把手’在内的任何人谈,而办案只能找和案件有关的一些人员谈话,特别是在工作实践中,办案组有时找‘一把手’谈话往往不方便,容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按照工作规程,巡视组除了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领导报告巡视结果外,还要向被巡视省份的两个“一把手”通报巡视的情况。涉及省委主要领导本人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性的,经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领导同意后,要与他们谈话提醒,引起他们的警惕。
中纪委该名官员透露,2005年中央巡视组到过81个市(地、州)和63家省(区、市)分行,与地方干部群众谈话达2458人次。
推向地方后的效果
按照中央的要求,除了中央要向省一级派出巡视组外,省一级也要向地方派巡视组,按照中组部的要求,省向市派巡视组的数目要根据省份的规模而定,最多的5个,最少的3个。
在湖南省纪委调研法规室主任刘大放看来,省向市一级派巡视组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刘大放介绍,湖南省的巡视组到地方般巡视首先找市里主要领导谈话。另外是找市直单位、企业、高校和下面区县的一二把手以及老干部单对单的“个别谈话”,“让他们谈对整个市领导班子的看法,重点是市委书记和市长。”
事实上,这种看起来简单的形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让他们谈对地方领导的看法,形式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果。个别谈话中肯定会有人说真话。相关领导可以和关系密切的人针对巡视组的到来打招呼,但是他不可能摆平所有人,另外他还会担心,如果和自己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反而会落下口实。”
刘大放表示,在巡视过程中,肯定会听到很多不同意见,“尤其是老干部,因为已经退下来了,更愿意反映真实情况。”
省里的巡视组还会针对市领导班子进行测评,把下面区县一二把手叫到一起填写对自己上司的测评表,“测评是无记名的,大家的顾忌比较少。”
刘大放认为,巡视效果是肯定有的,“呆两个月,肯定会得到一些蛛丝马迹的线索,有一些干部就因为没有过巡视这一关,被调离,甚至不能提拔。”
目前,全国各省份省以下的巡视工作都已展开,对县(区、市)一级的巡视工作目前只处于试点阶段。湖南对县一级的巡视正在逐步展开,但主要是针对一二把手而不是整个班子。2005年底,全国已有402个县进入省一级巡视办的巡视范围。
2006年1月6日,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要求各省份的巡视范围要继续向县(市、区)延伸。6月1日刚刚召开的全国巡视工作会议上,吴官正也强调了巡视应向县一级继续延伸。
而叶笃初也对目前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一下子将巡视工作在全国3000多个县铺开感到担心,“我们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培养这方面的干部”,“另外,县一级官员接受巡视监督的承受力也是个问题”。
解决信息梗塞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在十七大召开以前,中央巡视组将完成对所有省、自治区党委的巡视工作。本报记者获悉,制定一部巡视工作条例也早在相关部委的议事日程中。
盯紧“一把手”,很多问题的解决能做到纲举目张,将矛盾在地方得到化解,减轻中央压力。这也是中央巡视监督“ 一把手”的另一目的所在。
叶笃初认为,中央巡视组的权威来自“中央”。对“一把手”的监督有多种渠道,相比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中央巡视组的监督受中央直接委派,有很高的组织权威。
尽管携中央权威而来,巡视组也经常遭遇被巡视地方隐瞒实情。原巡视组组长任克礼曾说,在巡视中发现地方干部对巡视组不讲真话的现象是个带共性的问题。
信息的上传下达不畅是很多组织系统都会碰到的问题。在叶笃初看来,中央正在为弥补信息不足和防止得到虚假信息方面作努力。
“比如,中组部开通了全国组织系统的专用举报电话12380,公众可以随时向所在省市组织部反映情况。”叶笃初说。来源:南方周末